目前分類:食記 (1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       臺灣近年因檢疫的關係,不准大陸大閘蟹進口,許多和我一樣嘴饞的朋友在今年入秋後就少了一味,但其實想想,臺灣是個吃蟹的天堂,少了大閘蟹還是有近海清蒸後鮮甜汁多的花蟹和三點蟹、可做上海「嗆蟹」的金門梭子蟹、喜宴中的紅蟳、配酒的處女蟳、能做避風塘的青蟹、可做椒鹽的軟殼蟹、煮絲瓜米粉的沙公、大閘蟹同宗的臺灣毛蟹、澎湖來的旭蟹、進口的帝王蟹….…,各種產地各種吃法,如真用一本書來寫,還是會有遺疏之處。

        我一直喜歡臺灣近海的花蟹,可是上館子千篇一律,百分之九十的廚師只會用清蒸。上星期我和朋友聚會,大家約到木柵一家海產店,我看到水族箱裡一隻只神氣活現、橫行霸道的花蟹,想到小時後還被這傢伙夾過呢!那是小學四年級的一個周日,爸爸從市場買了好幾隻,放在院子的一個大鐵盆裡,看著牠們張牙舞爪地在盆裡爬著,我用筷子和牠們鬥劍戲耍了好久,其中一隻看來是累了,怎麼也不理我,我用筷子怎麼碰扡就是動都不動,也不知怎麼地突發奇想,想把牠抓到院子的地上看牠會不會跑,誰知一放到地上牠跑得好快,我趕緊去抓牠回來的時候慘劇發生了,這傢伙夾著我的左手食指,痛得我哇啦哇啦的叫,爸爸跑來馬上用刀把牠夾著我不放的螯斬了,可是那像鉗子一般的螯還是不松,大人們用了好一番手腳才取下我小手上的禍害,手指黑青了一條齒溝,皮肉已開,爸爸又是塗碘酒、又是裹金狗毛(注),弄得我眼冒金星。這個慘案變成我家裡每次吃蟹的趣談!

        蟹的生命力極強,肉鮮汁甜,但許多人嫌那殼麻煩,從不吃牠,那天在木柵,我找了廚師希望別再給我吃清蒸的花蟹,我要他加點洋蔥、雞蛋炒來吃,因為花蟹汁多,炒蛋吸了牠的蟹汁,拌在飯裡,那可香了;再加上洋蔥去膽固醇、去血脂、還養生。這廚師也還不錯,願意嘗試一下我的做法,結果,這花蟹燜蛋一上桌可是盤底朝天,我有面子的很!入秋了,蟹可去秋的燥氣,但別忘了配些薑,既美味亦可養生。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聳聳的青山、遠遠緩緩的遊移著,

綠油油的水田眼前急急的馳過,

窗外的~急的拂著面、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香菇刺參

 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富裕過的城市,一定有些它特別的生活與飲食上的特色,悠閒舒適的揚州人,早上愛吃味美的湯包、晚上泡泡澡堂子,這就是揚州人說的「早上皮包水、晚上水包皮」。而香港人呢?尤其是老人,則是早溜鳥、上茶館,一泡茶直到過午才歇!

    台灣過去有些揚州鄉親開的澡堂子,我曾試過,洗了澡,自己死勁兒得搓阿擦的,洗淨了,再請那揚州老師傅來搓背,哈!可真奇了,他老人家,嘴裡哼著小調,手裹著毛巾,慢慢的、有節奏的、七搓八搓的,又一層「老泥」被他搓得滿地都是,每回這麼一搓,晚上覺得好睡的不得了。而揚州的湯包是這些年才嚐得鮮,嚴格來說,富春的湯色,配根吸管,我覺得只是噱頭了,中看不中吃,與過去聽過的描述差太多,皮繃得緊,摺口吃來乾,那包裹的湯也一般般,比鼎泰豐的湯餡,就差遠了!唯那盤揚州炒飯,還是要得!

    香港的飲茶,多少也受揚州的影響,百年前的香港絕大多數有錢人來自上海,而上海人的家廚,許多都是揚州與蘇浙鄉親; 而香港人的食風,能吸納、善改良,是出了名的,像叉燒包、燒賣、蝦餃,那些用麵為皮,海鮮為餡的小點,也是一代一代改量而來,香港人之能讓他的飲食國際化,就是有錢人嘴能挑、頭能想、廚師能仿也能做。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現在的年節氣氛大不如前了,許多過年的老習俗、老規矩也沒人遵辦了。農曆十二月俗稱「臘月」,已是年尾,做生意忙著結帳收帳,官場的忙著印帖賀歲,而最忙碌的就數主婦們了,他們得辦年貨、籌年菜、洗燭枱、清爐灶,該洗的洗、該油潻的油潻。我記得小時候,爸爸會叫我幫著刷油潻,然後把舊的報紙和瓶罐集中在院子裡,等那酒矸倘賣嘸的叫聲一來,換得的錢,就是我的工資了!

臘月開始,冷風漸起,臘月初八吃了臘八粥後,年節的氣氛就在蘊釀了。每年的第一道年菜準備工作也從這時候開始,打頭陣的就是臘肉。臘月的天候乾、寒風起,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把臘肉的風味做出來。

小時候住在台南的眷村裡,幾乎每一家媽媽都會做臘腸臘肉,而且以湖南風味居多;日子久了,有些四川媽媽改了些配方,做了川湘風味的臘腸,口感更好,香味豐腴,更受歡迎了。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小時候住的眷村中,有一山東來的吳伯伯,每日清晨賣大餅,這餅直徑有12吋長、2.5公分厚,面上覆著滿滿的芝麻,起鍋後順風三十呎內,無不被那股飄香迷惑著,日子久了,滄海桑田,那厚實、硬軟皆至的大餅也隨著吳伯伯的退休,廿多年不見踪跡了。

一個連續假日,和四位友人在政大後山研究生宿舍以圍橫交替對弈,不覺得已東方微曉,連敗兩陣的我被淘汰出外買早餐。順著下坡過了橋,來到恒光街上,這清晨時分,不僅擺滿了菜販,更有許多的晨運人潮。正思以何物為早餐之前,突然飄來一陣廿多年未聞的熟味兒,尋香而至,祗見此店不立招牌,連客倌看座的椅子都沒,祇見排隊的人卻是一串。

盯著攤頭放著五個大方盤,盤中裝著熱氣騰騰的水煎韭菜包、高麗菜包、鍋貼、蔥油餅,還有那廿多年未曾謀面的蔥花大餅。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的時候,家裡沒冷氣,總喜歡拿著書本去法華寺(注)讀書,諸多棵百年老樹,遮陽扶陰,總覺得它有些風,涼快!古剎雖不時有鐘聲、老和尚的誦經聲,但從來沒覺得他吵過。那,可能就是種禪境吧!
法華寺的風,總能讓我能從書裡多理解些東西,也總能讓我帶來些新的思維,許多事物也一樣,沒了一陣陣的風,會顯得殘與舊。

台灣隨著特殊的時空環境,從1949後大量的各省移民也帶來了一股強悍的風,注入了不一樣的飲食思維。六十多年來,台灣人從簡單的、清淡的、沾醬油就可吃的食風,變的開始多元,從傅培梅的電視食譜,顛覆了老餐桌上的老舊食風。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早在楊德昌導演的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」電影前,牯嶺街就因比鄰都是舊書攤而聞名遐邇。電影也好、舊書攤也好,都反應著那個年代的社會氛圍,更是研究台灣近代社會演進的很好題材。

雖然現在的牯嶺街已找不到絲毫書香散發的過往雲煙,但卻有光緒年間所建的「布政使司文物館」,算算有120年了,也是台灣唯一僅存的清代閩南式官署建築。

這個區塊還有植物園、歷史博物管、南海書院、牯嶺街小劇場...,可以說是台北歷史氛圍、藝文氣息較多的區塊了。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十年前,搬住永康街,常到對面連雲街口子裡的小館「小白屋」消夜,那小店幾乎是當時許多明星夜裡的廚房,不時的有名人光顧,店裡的粉蒸肥腸、擔担麵、蹄花麵、醬肘子、滷牛腱....都是令我至今難忘的美味!

那個冬天的晚上,我點了碗擔担麵,一碗麻辣蹄花,一碟滷味,帶上了喝剩的半瓶Otard球瓶XO。

小白屋不大,桌鄰的近,又常客滿,在那聊天、説些甚麼,稍微大聲點,旁邊的可是聽得一清二楚!和我併桌的是個看來有些疲憊、臉寬額亮約大我十歲的男子,低著頭喝他碗裡的最後一口麵湯,旁邊兩只空杯,一只xo空瓶,還有些殘酒,滷菜卻還剩大半盤,接著他望著下麵的師傅,呆望著,似乎在觀察或想誒些甚麼!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入秋後許多介紹蟹的報導,當紅的還是數大閘蟹!我翻了許多老書新作,卻鮮有專文介紹「蟹粉」。咱們就來聊聊上海老饕都深愛的蟹粉吧!

  「蟹粉」到底是甚麼呢?它是蟹的凝膏及肉。工人多半是手巧心細的女工,他們將蟹蒸熟了,用根一頭是尖、一頭是扁的箝子,將蟹殻的膏,蟹腿裡的肉一絲絲的拆的乾乾淨淨,基本上這就是蟹粉的原料了。接著要用豬油爆香蔥薑蒜,加進拆來的蟹肉加紹酒,雞湯煨的汁收乾,這就是基本的「蟹粉」了。

 用蟹粉當香料來增添主食材的香郁,是追求美食的極致享受,有「蟹粉獅子頭」、「蟹粉燒魚肚」、「蟹粉煨排翅」.....等數不盡的奢華美味! 當年鼎泰豐能靠頂級出名的,就是這「蟹粉湯包」,但台灣沒大閘蟹,他們用的是近洋的海蟹。以前在永康街口子上的鼎泰豐和高記,都是一早就開的江浙小館,早晨我通常在永康公園伸伸腰,看完了報紙,三兩步就可到這兩個店,高記的生煎包,油豆腐細粉,是我必點的素材,幾十年了,我沒膩過!到鼎泰豐知門道的會點他的小湯包,這湯包小的比十塊錢銅板還小,一籠20粒,隨著上的還有一碗蛋絲高湯,我會先把五粒包子投到湯裡泡著、接著用湯匙搲著小包和著湯,那蒸好的包子皮被高湯泡了這麼一下,皮浮鬆了,但吸滿了湯汁還是有些麵勁兒,加上餡料的肉鮮,那多元飽滿的口感,真是清晨早點極致的享受。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北台灣到東台灣的海岸線蔚藍澗澈、你有再多的煩惱,到此一行,那拍岸的潮花、遠掛的白雲、即刻洗淨一切煩憂、那沿山望海的公路、隨時可遇到能駐足賞海的憩腳處。

上星期,五、六個老友和三位新友約了一個大早,從宜蘭走濱海公路去花蓮,安排的行程中途到蘇澳魚港,中午那兒隨時有船靠岸,你可向那些船家買些鮮活的海釣魚、當然有些三、五百呎下的海魚、離了海水,就得即刻冰鮮起來,當日幾個兄弟都要我挑魚,我選了一條一斤重、紅身頭斜的「四齒魚」、這又紅又亮三百呎深的海洋魚在台北高級的店中也可遇不可求。

另外我挑了一尾兩斤半的燕尾魚,這魚眼圓、珠黑、晶亮,尾巴分成兩條岔,就像燕兒的那兩岔尾巴,用牠作沙西米,若放在鮪魚旁邊的話,即刻把鮪魚比下去。我還挑了兩隻花蟹,這剛抓的蟹還沒上綁,囂張的舞弄那雙螯鉗,好像想找我擔挑一樣,那裝了海水的大桶裏,有金綫鰻、石狗公,和一些雜魚,就吸引不了我了,裝了箱塞了冰的魚蟹上了車,一行人往就港邊的海產店去!(在這兒,你可將港邊買來的海鮮,找任何一家店,你想怎麼吃,店家就幫你怎麼做)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鐵板燒的發明與追溯,要說在日本早年在山裡開墾的農夫鋤燒了!話說幾個農夫砍柴,抓了野雞,當下嘴饞,但沒炊具,大夥圍在取暖的火堆前不知如何是好,其中一人突然想到,把幾塊鐵鋤架到火堆上,然後把切的肉直接在燒炙的鋤上烙,結果那肉吱吱咋咋地又作響,泛起一陣陣肉香,吃來更是比家中鍋裡燒來的好吃,至此鋤燒成了日本的飲食文化中一到膾炙人口的吃法!

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許多在美國的日本人,生活和工作都是被排擠的,戰後許多鋼鐵價格大跌,一位叫藤知信的日本人,想如果買兩塊大鋼板下面放碳爐!把鋤燒的概念放大,現場客人可以看到廚師作,先聞香,在那等的過程就是一種勾引!加上熱騰騰的肉怎麼樣料理都好吃!成功度非常容易的!更有意思的是,他非常喜歡看西部片,他圍上領巾,把胯腰的西部槍帶的槍改成了刀叉、把子彈夾改造成胡椒罐和鹽罐!

客人入座後,他會像西部槍手一樣,只是雙槍改成了刀和叉,右手的兩指鉤起刀屏空一轉,左手撩起叉子也在空中輝映著右手閃耀旋轉的刀叉,有時甚至還來個燕子翻身的轉體,刀叉此起彼伏的在客人與食物前面紛飛舞。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鰣魚在台灣許多人是陌生的,牠出生於江,成長於海,成熟交配後又返江下卵。每年約五月到秋初是肥美之際。 

 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"這麼處理過後再去烤,鴨的皮才不會受鴨肉含水的潮氣,才會脆得好吃。所以我雨天是不吃烤鴨的;另一個心得是秋天風出來的鴨皮更好吃。唉,不知道什麼時候我也養成了孔夫子的龜毛——不時不食了。"

 

     短髮、國字臉、掛鼻樑的老花鏡外加一襲袍子是唐老爹的標準寫照。北京來的老兵,因為打了長官,判刑退伍;寫得一手好字,三杯下肚之後,口裡又詩又詞的,但一半時間都在罵人;後半生擺書攤為生,是舅舅的同年舊識。我十六歲在他中華路的書攤上初識唐老爹,那天他送了一本老蓋仙夏元瑜的《弘揚飯統》給我。見老友帶著外甥來會,索性把一塊大布一掀,將整個書攤蓋了起來,打烊不幹了。將小盒中的錢一把踹進了口袋:“走!我們到中華路頭上會賓樓吃烤鴨去!”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