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評論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中國的飲食文化史是非常有趣的,有非常多的文章跟考據,其實有些實証、也有些凌亂,每一個人所引介的資料面向都不同,但最重要的是,在美食的範疇內去追尋的,還是美食相關有趣的故事、文化及哲理。那麼,至於真正是誰說的,或者,例如臭豆腐真正是誰發明的,麻婆豆腐的老闆娘是張麻婆還是王麻婆,都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到底好不好吃、如何才好吃。

我以前的老師逯耀東、以及我所翻遍的資料,最主要所引用的是這句話的內涵,至於其由來,不論是宋神宗與蘇東坡、或是宋太宗與蘇某某的對話,都不重要,我比較重視的是這句話的用詞與意義。在我研究美食的過程中,有許多的朋友、觀眾、聽眾、讀者,會問我吃過什麼東西最好吃,這確實是一個很不容易一時回答的問題,尤其是對我這麼好吃的人。這句宋神宗與蘇東坡的對話中,「食有萬物,何者為珍?」蘇東坡回答:「食無定味,適口者珍。」其中所引述出的意義,在於我們所面對那麼多的食物,到底什麼才是最美味的,這可回答得真好!「適口者珍」包涵了用餐的氣氛、用餐的對象,都不能夠不洽當,更重要是用餐的時間以及用餐時的身體狀況。這個「適口」包括了環境、氣氛、以及個人味蕾的狀況,它用簡短的幾個字所引述出來的美食定義、條件都包涵進去了。至於這句話是誰說的,在追求歷史的學術上是很重要的,但在追求美食的境界上,便不那麼重要了。我只是想讓讀者知道,許多文化承傳的精髓,在於文化內涵本身所引述出的哲理,讓我們對美食有更深一層的體認。你認為呢?
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食譜」是進入美食領域的墊角石,現今坊間食譜呈現爆炸的生態,而台灣至今,食譜銷售量最高的,仍然數「培梅食譜」。但許多人只知道「傅培梅」是個家庭主婦,為了讓老公牌局之後,客人、朋友都有好吃的,賣了脖子上的金飾,換成學費,拜師習藝,之後被電視台發掘,一路走來,出了不少的食譜,錄了不少的節目!成了著名的烹飪大師,其他的呢?

 

我最近到一些學校演講,發現許多孩子已不知道傅培梅是誰了!我心裡有些莫名的惘然!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菜系」的形成,不外乎在特定的地域中,因族群、宗教、文化、民情、風俗及環境的差異,造成取材用料的不同,而形成的一種味蕊定調。客家菜之所以能被突顯,更因為前述幾項因素在客家族群演進過程中,特別明顯與強烈所致。

這些年,我參與非常多客家鄉親的美食活動,甚至更深層地研發、研討與教學,越是接觸、越有情感,因而發現客家人對祖制的尊崇與自豪,來自於他們堅毅刻苦的傳承。然而時代的蛻變,使得年輕的一代,距離那些來自於山凹的故事,似乎漸行漸遠。老一輩對客家文化的堅持,卻又是那麼強烈與費心。如何喚起年輕一輩、甚至其他族群對客家文化的重視,是我們更需要努力的話題。

在我推廣美食工作的這二、三十年間,看到了近在咫尺的香港、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、泰國、還有中國大陸,更看到了遠在紐約、拉斯維加斯、巴黎……等進步城市在美食蛻變的過去與現在,一本本不同年代的食譜,會因經濟、交通、科技及新觀念的注入,而有所演進。總而觀之,我的結論是:越開放、越富裕的地方,其豐富的食材運用、健康衛生的觀念、器皿烹調的應用,都造就了數不盡受世人讚許、如藝術品的美食創作。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打開電視,每一台都不停的播、好像台灣是個罪惡的飲食之島!政府的右手在世界各地推廣台灣美食,左手不斷報導食安的問題,而且一件一件爆發 !這些毫無擔當的政府官員,在事件還沒理清,也還沒結案的過程中,把可能是受害的廠商名單,先給了媒體來邀功,讓可控制場面變成一片社會恐慌!接著又出來安撫,說台灣的食安是甚麼綠燈,有些產品沒甚麼直接害處,相關單位已在責成回收?我要請問的是,明知這樣的事件會折騰半邊天,為何處理時不加個「密」,愚蠢的以如此粗糙的模式一而再製造恐慌!

 

更受不了的是政客開始在政論節目裡互推責任,昏天暗地的亂罵一通,令人覺得台灣亂成一片,看到的只有漫罵卻毫無省思!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研究美食多年,從歷史科學,還有種族與地域的關係,能看出「食物」的表現,其實可以說就是一個民族的個性縮寫!

 

日本人在歷史上的幾次翻騰,可以看出他們積極的向學態度,撇開他們在戰爭中侵略的罪孽,日本人的許多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!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從李白「細雨春風時,揮鞭直就胡姬飲」、「落花踏盡游何處?笑入胡姬酒肆中」的詩句可看出當時長安的多元異族色彩與國際化!傳來的多,傳出的也不少!

 唐朝,是個富裕時代,菜肴的烹飪方法明顯增多,風味的多樣,極盡奢華!

如果我們將封建時期的社會層次分為三階,那麼這一時期的菜肴就可分為高檔的宮廷宴、中檔的官吏日常菜、低檔的庶民菜。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許多文章説「酒家菜」是台灣早期社會形成的「特有文化」!這話説的是有問題的!

「酒家」的營運早在中國唐宋年間既風行社會,杜牧<泊秦淮>中的「商女不知亡國恨、隔江猶唱後庭花」指的就是對當年奢靡的無奈;而「商女」就是近代台灣稱的酒家女了。

而台灣過去到「酒家」尋歡的「阿舍」(音:阿俠、權貴子弟)不是只有錢,也不是只風花雪月,而他們除了奢侈的吃喝外,也承襲中原漢地的「酒家文化」,往往席間雖和美女耳鬢廝磨,偶也弄詩玩詞賣弄一番!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很小很小的時候,常跟著空軍的爸爸上班下班,當時的台南,沒有超過六層樓的房子。我曾問他,飛行員從天上往下望,是甚麼樣子,他帶我到機場最高的塔台,依稀記得第一次到那麼高的地方,心理緊張、顫抖地令我興奮,放眼眺望,居然可以看到好遠好遠的我的學校、公園,還有我家門前的那棵大榕樹!我望著那些遠遠的景,居然癡了。(多年後聽爸爸說我乖乖的在那發呆了兩個多小時!)

一直到初中讀了唐•王之渙的《登黃鶴樓》,我即刻領略到何謂「欲窮千里目、更上一層樓」詩裡的情境。從此我更喜歡往高的地方去。

二十多年前我創辦了現在知名的「政大書城」,正好遇到當年動物園從圓山遷來木柵,當年對台北是件大事,接著政大後山貓空的產業道路開通,開發了台北人到文山品茗的新品生活文化。由於賣書,我常搬著一堆書到貓空山上的美加茶園、清泉茶館,看書選書,獨享那工作中的書香與茶香,在那有我從小就喜歡從高往下瞭望的情境。一待,常不知不覺從正午到夜幕西垂,在這兒鳥瞰台北,白天我最喜歡在微雨時分,山谷中的茶樹濛濛,似如王維的詩境; 待晴時的夜,繁燈燦爛,近近的卻不覺他的喧囂。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名廚馮兆霖掌杓:上海名菜.味蕾飄香

 

台北標榜上海菜的餐廳,從來就沒少過,但真的能讓我吃上癮的,唯獨馮兆霖的盤中飱了!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張家界昨日車禍發生的同時,我兩批來台旅遊的朋友,昨晚聚餐時告訴我,他們搭上野雞車的驚魂記,大嘆命像撿回來的一樣!

我參與臺灣觀光各項諮詢及授課多年,發現政府部門很少整合行事,針對重要事件作模擬、檢討,作為預防、改善為議題!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年輕的時候在傅培梅的烹飪學校當過幾年小弟,在那有緣看過許多師傅教課,退伍後也參與了培梅食譜的改版、編輯工作,從此一頭栽了進這餐飲的圈子!

我從「山家清供」、「袁枚食單」、「崔氏食經」等老譜看到那個年代的「培梅食譜」和「味全食譜」。發現食譜不僅是生活中重要的字典,更加是表露當代生活的社會顯學,食譜的呈現也關乎於科學、經濟、文化等眾類學派在那個年代的顯現!我在瑋祥的書裡看到了一股不可擋的年輕!

瑋祥在教職已有數年的經驗,他活躍於專業的交流與活動中,熱情洋溢著許多年輕人的那股活力!他畢業於台灣最優秀的餐飲大學,學問基礎奠定得比一般的廚師要強得多,在學習的過程中,他也深深覺得工具書是任何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!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個子小小、皮膚粗粗,但眼神常在有力中露著友善和謙卑,寶春十七歲前是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孩子,帶著五十塊到台北謀生,在糕餅店做學徒時,還利用空閒去洗車,想多賺些錢,寄回老家給媽媽,身上永遠只留2000元,在台北生活,這是說來容易做來難的事啊!

    許多得過些獎牌或媒體拱出來的師傅,一有聚會時總喜歡發表高論,有時候一些半桶水理論還真讓人啼笑不得,寶春可愛的是,他總默默在一旁,你不問他,他是不吭聲的。

    有次在高鐵,我們巧遇,我身邊正好是洛杉磯有名的美食家,也是廣電主持人Theresa Lin,介紹他們認識後,話夾子一開,他們整整聊到站還沒停!

文章標籤

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