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中國的飲食文化史是非常有趣的,有非常多的文章跟考據,其實有些實証、也有些凌亂,每一個人所引介的資料面向都不同,但最重要的是,在美食的範疇內去追尋的,還是美食相關有趣的故事、文化及哲理。那麼,至於真正是誰說的,或者,例如臭豆腐真正是誰發明的,麻婆豆腐的老闆娘是張麻婆還是王麻婆,都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到底好不好吃、如何才好吃。

我以前的老師逯耀東、以及我所翻遍的資料,最主要所引用的是這句話的內涵,至於其由來,不論是宋神宗與蘇東坡、或是宋太宗與蘇某某的對話,都不重要,我比較重視的是這句話的用詞與意義。在我研究美食的過程中,有許多的朋友、觀眾、聽眾、讀者,會問我吃過什麼東西最好吃,這確實是一個很不容易一時回答的問題,尤其是對我這麼好吃的人。這句宋神宗與蘇東坡的對話中,「食有萬物,何者為珍?」蘇東坡回答:「食無定味,適口者珍。」其中所引述出的意義,在於我們所面對那麼多的食物,到底什麼才是最美味的,這可回答得真好!「適口者珍」包涵了用餐的氣氛、用餐的對象,都不能夠不洽當,更重要是用餐的時間以及用餐時的身體狀況。這個「適口」包括了環境、氣氛、以及個人味蕾的狀況,它用簡短的幾個字所引述出來的美食定義、條件都包涵進去了。至於這句話是誰說的,在追求歷史的學術上是很重要的,但在追求美食的境界上,便不那麼重要了。我只是想讓讀者知道,許多文化承傳的精髓,在於文化內涵本身所引述出的哲理,讓我們對美食有更深一層的體認。你認為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