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菜系」的形成,不外乎在特定的地域中,因族群、宗教、文化、民情、風俗及環境的差異,造成取材用料的不同,而形成的一種味蕊定調。客家菜之所以能被突顯,更因為前述幾項因素在客家族群演進過程中,特別明顯與強烈所致。

這些年,我參與非常多客家鄉親的美食活動,甚至更深層地研發、研討與教學,越是接觸、越有情感,因而發現客家人對祖制的尊崇與自豪,來自於他們堅毅刻苦的傳承。然而時代的蛻變,使得年輕的一代,距離那些來自於山凹的故事,似乎漸行漸遠。老一輩對客家文化的堅持,卻又是那麼強烈與費心。如何喚起年輕一輩、甚至其他族群對客家文化的重視,是我們更需要努力的話題。

在我推廣美食工作的這二、三十年間,看到了近在咫尺的香港、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、泰國、還有中國大陸,更看到了遠在紐約、拉斯維加斯、巴黎……等進步城市在美食蛻變的過去與現在,一本本不同年代的食譜,會因經濟、交通、科技及新觀念的注入,而有所演進。總而觀之,我的結論是:越開放、越富裕的地方,其豐富的食材運用、健康衛生的觀念、器皿烹調的應用,都造就了數不盡受世人讚許、如藝術品的美食創作。

客家菜IMG_0231IMG_0222  IMG_0225  

當我看到群眾在紐約、阿姆斯特丹街排隊等候進場享受泰國美食;當我看到洛杉機落日大道韓國館中擠滿了客人;我更看到拉斯維加斯許多日本料理店裡,老美正大塊朵頤之際,讓我想到的是,這些料理有取有捨地進入國際化了。

回想五年前,我在一份資料中看到行政院客委會為了明確定義「何為客家菜?」辦了幾場討論會,一派人堅持客家人的「肥」「鹹」「油」「四炆」「四炒」的傳統;另一派人則說客家人此刻住在平地的比山上還多,九孔龍蝦為何不能用在客家菜中……,意見分歧、各說各話,如今五年過去,這樣的分歧依舊存在。

我想,大家何不退一步看看那些異國料理,其實也不就是個「菜系」而已,但他們為何能走出家門、走出國門,受到異地族群的喜好呢?原因就是他們「包容」,他們包容異地食風,研發新穎食材,在「萬變不離其宗」的原則之下,將本身的「菜系」創造了國際化的品牌!

每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非常努力的動員鄉親作文造冊辦活動,不遺餘力地為提升客家餐飲品質及食品的促銷,旅遊,觀光,文化,藝文等做許多為計劃及活動有些時候我也親身參與!

最有意思的是許多活動不會為了因為活動結束熄燈而停止,實在是客家鄉親的熱,加上客委會一年接著一年的提升,公部門的服務品質活絡了鄉親們的靦腆。

我從北埔到新埔,從南庒到公館,從美濃到…臺灣各地都散布著客家風情,我在許多餐廳裡仍然可以吃到福菜,筍燒封肉,黃梨木耳炒豬肺,但各有各的燒法,也各有各的風味,在北部創意的客式料理就較為多些,他們會將板條加了起司,作出義大利式的口感,他們將阿嬤的老菜莆放在日式蒸蛋中……。

客家美食會在新的時代中創造出多元的景觀,美食的成長及兌變是沒有限制的,講究的只是適口者珍!

未來如果有一天,當我們咀嚼一顆明蝦水餃,裡面有著美濃阿嬤梅干菜的滋香;當我們大啖沙朗牛排,醬汁中卻有苗栗豆子乾與福菜渙發出來的驚艷;當燭光搖曳、餐後的甜點慕司中,藏著一小顆以巧克力入味的粢粑……,誰說客家的美味不能在這些外國友人的前面有熱有光呢?

如果客家菜的食材,能在其根源的製作過程中,以傳統為依歸、科技為輔助,運用於無所不在的佳餚中,多元的新面貌,將會如滿山滿谷中綻放的桐花,越看越有味!

這些年透過客家鄉親的努力,台灣的客家菜餚,已有了許多新貌,但那是不夠的,我們不要只和隔壁鄰居比較,也別只和同行比較,我們要和世界一流的美食業看齊,別再做狹義的美味,而是將客家美味廣義化、國際化,讓我這個不是客家人、卻是客家人的摰友,一起努力、一起共勉!為期!為盼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梁幼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